中心简介

center introductio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学院为接轨教育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发展纲要,充分发挥优秀师资、面向社会和企业、实现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而建立的三大平台之一。其主要职责是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和培养、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在职技能培训、材料工程管理干部在职进修与提高、以及材料专业学科基础课或通识课的慕课(MOOC)课程建设与管理。通过相关的培养和培训,着眼于解决材料相关企业创新发展所遇到的人才需求、技术难题和管理瓶颈,促进学院与企业和地方的密切合作,实现个人进步、企业壮大、学院发展的合作共赢。
工程教育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学位(学历)继续教育,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包括材料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招生和培养

       我院是国家首批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单位。自1998年至今,共招收410名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分别招收53、34、55人, 2016年招收35人。学生主要来自宝钢、航天局、上海电气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民营等上海市及周边地区企业。
       招收范围: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的人员,均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不得跨专业报考;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相当四级水平);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培养方式: “进校不离岗”,结合企业需求开展研究课题,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服务。
       培养目标: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当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应用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和适应能力、计算机应用和熟练地使用外语能力;具备能够独立担负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招生计划: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根据考生生源情况确定,其中工程管理硕士全校招生300人。

二、非学位继续教育,材料科学及其相关专业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培训

       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增进服务社会功能,学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材料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在职人员培训。具体,根据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和发展需求,结合企事业单位自身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学院的优秀师资资源,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机制,设置课程以及编写教材。包括材料专业理论知识、材料工程项目管理、生产设备工艺培训以及实验仪器分析测试等方面。目的是为切实解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协助企业发展。

三、材料专业学科基础课或通识课的慕课(MOOC)课程建设与管理

       为鼓励优秀教师探索“慕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高度,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进行知识探索的全新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在线课程、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并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2016年开始,学院计划建设一批“慕课课堂”试点课程和在线课程项目。
       同时,中心积极探索将慕课课程推广应用到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及在职培训领域,针对在职教育和培训特点,寻求企业共建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院优势师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助力企业发展,推进服务社会职能。
您是第 2416 位访客